來源:經濟日報
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平穩,實體經濟活動逐步改善,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化。我國金融體系運行總體平穩,金融市場預期穩定,貨幣信貸平穩較快增長,國民經濟經受住了疫情沖擊,也為全球經濟金融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 目前,外資占A股市場流通市值不到4%,因此外資流動雖對市場有攪動,但并未形成根本性沖擊。 3月2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應對國際疫情影響,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有關情況。
斷定全球金融危機為時尚早
“目前斷定全球已經進入金融危機還為時尚早。”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發布會上表示,國際金融危機通常有3個基本特征:一是,是否存在國際金融市場跨市場的、持續的恐慌性下跌;二是,是否出現大量金融機構,特別是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倒閉;三是,全球實體經濟運行是否受到了嚴重破壞。目前,針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許多國家都陸續出臺了一些應對措施,這些措施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陳雨露表示,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平穩,實體經濟活動逐步改善,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化。我國金融體系的運行總體平穩,金融市場預期穩定,貨幣信貸平穩較快增長,國民經濟經受住了疫情沖擊,也為全球經濟金融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
陳雨露表示,疫情對供給、通脹的影響可能還會短期持續一段時間。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國民經濟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生產會逐漸跟上來,商品供給正在逐步改善。物價整體形勢趨于緩和,預計二三四季度會出現逐季下降的態勢。
“物價是否穩定,取決于經濟基本面。目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平穩,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所以不存在長期通脹或者通縮的基礎。”陳雨露強調,2020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會根據疫情的發展把握好政策出臺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基本匹配。
對于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方向,陳雨露表示,一是分階段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二是充分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獨特作用;三是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四是加大力度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發行金融債券;五是要繼續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
金融市場展現較強抗風險能力
“與境外市場相比,我國金融市場總體比較平穩,A股市場展現出了比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A股市場波動幅度相對較小,投資者行為更加理性。”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
為何我國金融市場波動較小?李超解釋,一個重要原因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風險隱患得到了緩解。杠桿資金總量比2015年高峰時下降了80%,對股票質押風險壓存量、降增量,股票質押較高峰下降了三分之一。
“目前,A股市場估值比較低,上證綜指市盈率12倍,處于較低水平,流動性比較充裕,風險比較低。”李超介紹,從A股市場面臨的宏觀環境來看,目前中國疫情防控與境外處于不同階段,疫情對A股市場的影響已經逐步消化,當前企業復工復產也正在加快推進。證監會3月上旬開展的調查也顯示出一些積極信號——27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已有98%以上復工。調查樣本里的中小企業情況也比較樂觀,員工返崗數量超過了80%。
不過,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我國金融市場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境外市場劇烈波動對我國有影響,但影響是可控的、有限的、階段性的。”李超認為,直接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投資者心理的影響;二是對資金流動的影響。從目前情況看,經歷短期波動后,A股投資者情緒相對平穩,也比較理性。
“外資流動對A股市場有擾動,但不是顛覆性的、根本性的沖擊。”李超表示,目前,債券市場外資流出不明顯,甚至還有小額流入。近一個月,股票市場資金流出比較明顯,數額較大。今年以來凈流出200多億元,但由于2019年外資進入A股比較集中,近一個月的數據與此前相比反差較大,但實際上規模并不大。目前,外資占A股市場流通市值不到4%,因此外資流動對市場有攪動,但不是根本性沖擊。
陳雨露表示,從理論上講,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可能會通過3個基本傳導渠道影響國內金融市場:一是境外悲觀情緒通過預期傳導渠道的影響;二是通過國際資本流出傳導渠道的影響;三是一些跨國企業和境外的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惡化,也可能會傳導到國內金融市場。
“從實際情況來看,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發生之后,我國金融市場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了高度的穩定性,波動幅度很小。”陳雨露表示,目前中國金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市場預期也比較穩定,宏觀政策空間和工具儲備充足。
人民幣匯率表現相對穩健
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影響,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市場避險情緒明顯上升,國際外匯市場大幅波動。3月10日至19日,美元指數快速拉升6.8%,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匯率也出現了波動。
“人民幣匯率在全球貨幣中表現相對穩健。”外匯局副局長宣昌能表示,與美元指數快速上漲相對應,全球貨幣對美元匯率普遍下行。3月10日至19日,歐元、英鎊對美元的下跌分別是6.6%和12.5%,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跌3%,而同期人民幣匯率微貶2%。“這說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主要是隨著美元的走強而被動走弱,但是貶幅小于歐元、英鎊等主要國際貨幣,也小于新興市場貨幣。”宣昌能強調,而且從一籃子貨幣來看,人民幣匯率在這一段時間上升了2.7%。
同時,我國外匯市場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宣昌能表示,外匯局觀察到企業、個人等市場主體基本上是逢高結匯、逢低購匯,是一種理性的交易模式,這也反映了匯率作為一個價格因素在調節市場供求當中發揮了有效作用。
美元流動性短期趨緊和美元指數上漲,不可避免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產生影響。對此,宣昌能表示:“將加強監測,積極穩妥應對。從中長期看,我國經濟基本面和貨幣金融條件將成為穩定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有力支撐,人民幣匯率將會在合理區間內雙向波動,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